旅游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对高颜值、欠发达的青海来说,作为特色产业、“朝阳产业”,推动青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在吸纳就业、带动创业,推动新青海建设,提升民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方面的作用愈发重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在青海的具体体现,为满足人民群众更广泛、更多样、更多层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理性认识我省旅游业高速发展以及在规模和体量大跨步前进过程中城乡旅游要素供给失衡难以适应全域旅游发展要求、传统旅游产品难以满足新时代游客多元化消费需求、相对滞后的旅游公共服务难以支撑井喷式旅游市场需求等重要方面。也就是说,由于旅游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质量、效率不高,巨大的潜在旅游需求得不到有效释放,致使大量旅游及相关需求未能得到实现。

改善现状,重在“探底”。笔者以为,究其根本原因,是我省高质量旅游业发展的供需失衡。解决上述青海旅游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发挥市场在配置旅游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提升旅游资源、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制度等要素质量增加全域旅游产品新供给;以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古老而神秘的人文资源、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为基因,依靠“质量”“品质”“服务”增强旅游流量;让青海高原独有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文脉资源助推大美青海旅游业的高质量持续发展。

提升旅游要素的供给质量,是推动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二选择。因为旅游要素质量是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提升的核心,包括产业规模和产业效率两个方面。旅游业发展所依托的旅游资源、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制度等要素禀赋及其规模、质量和比例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尤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变革影响激增的背景下,青海旅游业应该从源头上充分重视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要在强化生产要素有效供给的同时,防止其投入的盲目性和重复性,避免资源浪费和产能过剩现象发生。

优化旅游服务质量和产业结构是推动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针对目前青海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这一状况,应根据不同时期的消费特征首先优化服务质量与产业结构,在延长其产业链的同时,取长补短,以精品服务与精品景区吸引游客来了还想来、没来更想来。特别是要加大对农家乐、牧家乐的扶持和监管。以此促进各类酒店的管理能力、服务水平与新时期新消费相适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逐步完善特色商业休闲街区。依托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心设计颇具地方民族特色的旅游娱乐项目,形成公路、铁路、航空三维立体交通网络,根据需要不断地优化和完善各项旅游交通服务设施;促使省内大众游、省外高端游目标市场细分及其差异化策略实施更其精细、精准。

创新宣传、精准营销是推动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手段。首先,在创新宣传树形象方面,既要集合多种传播途径,构建因地制宜的旅游宣传推广体系,以差异化定位、确立营销措施,精准、有效提高宣传效果,扬长避短,充分体现青海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浓郁的特点,使大美青海“美”得出去、“美”得持久,让“绿色青海”嵌入中外游客心中。还要通过互联网+,针对目标客源地线上线下同步营销、图文声影交错宣传。更要以游客思维为引导创新产品内涵,以原生态和优质服务给与游客高端旅游体验与高品位精神享受。

其次,在强化营销获共赢方面。既要强化营销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精准细分各类目标市场以及客源结构,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区域、不同景区旅游状况,从管理、服务、应急、住行等方面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相关措施,力促效益最大化;还要紧紧围绕“大美青海”品牌,将青海的蓝天白云、雪山草地、江河湖泊、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充分展示给来青海的游客,使他们在感受旅游带来的舒朗、惬意时,使当地民众从中获益;更要充分利用“六月六花儿会”、“那达慕大会”、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青海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等重大节庆活动以分享模式实现共赢。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推动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一方面要持续开展“厕所革命”,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强化卫生治理措施,实现厕所革命“数量充足、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服务到位,环保卫生、如厕文明”;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我省交通旅游全方位大发展格局、建立“一站式”多功能综合集散中心、加快游客聚集区域旅游实时咨询、信息对点发送服务数字化平台建设,把旅游数据、应急指挥统一纳入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力争使公共服务体系达到最佳成效。

强化监管、建立文明理性的发展环境是保障。在加强旅游行业监管方面。要健全旅游市场常态化监管机制,创新执法形式和管理机制,各相关职能部门要联手打击旅游行业违法违规行为,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强化旅游投诉受理快速反应机制,优化调解方式,在最短时间内给与游客最大满意度;在优化旅游服务环境方面。既要保障旅游秩序安全,还要持之以恒加强文明旅游管理,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化建设,以优质、均衡、充分的服务环境使到青海的广大游客与当地的老百姓共同拥有更好体验感、更实安全感、更多获得感,实现主客共享。

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大力推进旅游扶贫是推动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国家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农村千百年来从未有过的伟大创举,推动旅游业大发展一定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在旅游扶贫工作中,既要实现农牧区的大变化,又要使脱贫攻坚落到实处,彻底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观念。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以田园综合体、农牧业公园、观光农牧业、农(牧)家乐等建设为抓手,带动农牧产品加工、销售和农牧区商贸、餐饮服务等行业大发展,促使农牧民从旅游从业者转化为利益共同体。成立专门的乡村旅游管理机构和行业组织,制定相关标准及细则,引导乡村旅游业态向规范化、品牌化发展。

推进“旅游+”,促进旅游业与各行业融合是推动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路径。重点是加快旅游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文化资源的经典再造,要把青海优秀的多元文化给游客充分展示出来,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彰显不同区域的旅游业文化内涵,以差异化产品提升旅游景区品位和文化内涵。同时借助各地各类节庆活动,助推民族传统体育与时尚、现代竞技体育有机结合,并催生新兴体育旅游项目诞生,促进旅游与体育产业完美融合。

关键词: 旅游业发展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