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硬屏和软屏的区别:现在的液晶电视市场中流传着 “软屏”和“硬屏”的说法,通常来说,硬屏是指IPS面板(主要代表厂商就是LG-飞利浦),而软屏则是TN、PVA、MVA等面板(主要代表厂商就是三星),因此,单凭“软、硬”并不能很准确的分辨液晶面板的好坏。现在我们就进行深入的分析,让大家更清楚的了解硬屏和软件真正意义上的区别。
(资料图片)
硬屏与软屏的区分
IPS (硬屏)
IPS技术(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是日立公司于2001推出的液晶屏技术,俗称“Super TFT”。IPS阵营以日立为首,聚拢了LGD、瀚宇彩晶等厂商。
此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它的两极都在同一个面上,而不像其它液晶模式的电极是在上下两面,立体排列。由于电极在同一平面上,不管在何种状态下液晶分子始终都与屏幕平行,会使开口率降低,减少透光率,因此IPS应用在液晶电视上会需要更多的灯管,而在一定程度上,耗电量也会大些。
另一个缺点是漏光问题比较严重,黑色纯度不够,对比要比PVA稍差,因此必须依靠光学膜的补偿才能实现更好的黑色。
IPS屏的优点是可视角度高、向应速度快,色彩还原准确。和其它类型的屏相比,IPS屏的屏幕较为“硬”,用手轻轻划一下不容易出现水纹样变形,因此又有硬屏之称。
VA (软屏)
富士通的MVA技术(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象限垂直配向技术) 可以说是最早出现的广视角液晶屏技术。该类屏可以提供更大的可视角度,通常可达到170°。改良后的P-MVA类屏可视角度可达178°,已接近目前消费者在家中观看的需求,向应时间亦可达到8ms以下。
三星Samsung电子的PVA技术(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同样属于VA技术的范畴,它是MVA技术的继承者和发展者,改良型的S-PVA已经可以和P-MVA并驾齐驱。PVA采用透明的ITO电极代替MVA中的液晶层凸起物,透明电极可以获得更好的开口率,最大限度减少背光源的浪费。
VA广视角技术,由于其强大的产能和稳定的质量控制体系,广泛应用于中高端液晶显示器或者液晶电视中。VA类屏属于软屏,用手轻轻划会出现类似的水纹。
所谓硬屏产品,就是在液晶屏面上加了一层硬度较高的透明树脂材料保护外膜的产品。硬屏工艺最初由日立等日系厂商所推广,后来LG将该技术进行了大幅的改良,从而形成了非常有特色的S-IPS硬屏工艺技术。硬屏的突出特点是屏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用手指轻轻摁下去,不会出现明显的暗影,有利于屏幕保护,但粘贴工艺必须足够好。硬屏主要代表厂商是LG-飞利浦,LG、东芝、日立等厂商的液晶电视大多采用硬屏。
这种硬屏液晶电视采用了一种叫做IPS的硬屏技术,由于拥有稳固的液晶分子排列结构,不仅可以完全消除液晶显示屏在受到外界压力时出现的模糊及水纹扩散现象,而且画质更加细腻,可视角度几乎达到180度,在显示动态画面时,对色彩稳定性和层次感的提升也大大提高,而且能保证图像显示的清晰度,更加适合观看比赛节目等动态画面。据了解,在科技含量较高的专业领域如航天、医疗、设计、传播等行业,都会使用色彩还原性更好的硬屏液晶。而且在北京地铁5号线等公共场所也采用了更可靠的硬屏液晶,毕竟,软屏液晶轻轻一碰就出现水纹的屏幕,实在让人觉得缺乏安全感。目前,像LG、松下、飞利浦、创维等许多品牌都早已把这种硬屏配备在主流产品上了。
除了屏幕安全系数上的提升之外,硬屏作为液晶技术的革新,相比于传统软屏液晶的优势也绝不仅限于此。首先,硬屏液晶电视具有非常好的可视角度。与软屏液晶相比,由于硬屏通过独有的液晶分子水平转换技术,基本上解决了多年以来传统液晶电视在可视角度方面的痼疾。其次,与传统液晶电视相比,硬屏响应速度更快,呈现的运动画面也更为流畅。而传统的软屏会因为“运动模糊效应”发生大规模图像失真现象以及颜色变化。再者,硬屏液晶电视具有非常高的对比度,纯黑层次更清晰。硬屏液晶在各个灰阶中的白平衡变化完全可以忽略不计。通俗一点说,硬屏液晶电视所显示的画面比软屏的层次感更为清晰,画面表现更为生动。
此外,寿命和能耗两个指标也颇为值得关注。按照目前的标准,硬屏液晶的寿命为7万小时,大于传统软屏液晶6万小时的设计寿命。另一方面,硬屏液晶相比软屏液晶来说,耗电量进一步下降,比传统液晶更为节能省电环保。比如42英寸硬屏液晶电视与40英寸软屏液晶电视相比,前者尽管尺寸大,但是平均功耗只有220W,后者的平均功耗则达到了245W。这样,再按照软屏6万小时的寿命计算,使用硬屏液晶电视可以节省2100度电。
所谓的软屏是相对硬屏而言的,也就是没有采用保护外膜材料的液晶面板。TN、PVA、MVA等面板属于软屏,主要代表厂商是三星。这类液晶屏突出的特点是用手指轻摁或用指甲轻划下去,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水波纹现象,但过一会儿就消失了。也许是三星S-LCD一类的液晶屏幕容易被摁出“水波纹”的缘故吧,因此称之为“软屏”。
不要看重软硬之分
通过上文,大家可以发现硬屏和软屏的根本区别只在屏面加膜或不加膜,而加膜或不加膜不会也不可能改变液晶面板自身的内在物理性能。
不得不提的是,迄今为止,在可参考的国内外有关液晶屏质量的诸多标准中,一直未有“软”和“硬”之说,也未有任何权威的机构对硬屏和软屏做过谁优谁劣的评比。因此,可以说硬屏和软屏仅仅是液晶面板后期工艺处理的不同,而无根本的优劣之分。
对于广大家庭用户来说,液晶电视的作用就是播放电视节目、DVD碟片、高清片源,画质才是消费者应该重点留意的。因此,咱们再来谈谈软屏、硬屏产品的画质,如果在同一场合,使用同一信号源,对比观看分别采用硬屏和软屏的两台液晶电视,如果画质有明显差别的话,那么最关键的问题其实就在液晶面板的等级与IC驱动性能等核心配置上,而不应该是硬屏和软屏的差别造成画质相差太大。
屏幕的软硬不是取舍的唯一标准
目前,采用VA广视角技术的屏厂商有友达光电(AUO)、奇美电子(CMO)、中华映管(CPT)、三星及夏普;采用IPS技术的有IPS Alpha与LGD。
在同一场合,使用同一信号源,对比观看两款不同的液晶电视,如果画质有明显的差别,那么关键的问题应在液晶屏的等级与核心驱动的性能,而不在屏幕的软硬。因此,硬屏和软屏的合理解释,只在厂家的生产工艺特色,尽管各有不同,但也是万变不离其宗。
硬屏和软屏的物理性能都是一样的,只要不用重力撞击或用尖锐器物刻划,都不容易损伤。家电行业的专家认为,无论是硬屏还是软屏,都不可能决定液晶电视产品品质,也不应成为消费者选购取舍的唯一标准。
硬屏与软屏虽然在制作工艺上有一定的区别,但在性能上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前者漏光对比差,后者侧看色彩失真,然而硬屏与软屏厂商都已朝各自缺点逐步完善,世事无绝对,硬屏好、软屏差的谬论在信息流通的现代自然是不攻自破。
选择硬屏的理由:
选择硬屏者地理由很简单,液晶屏背后是一层液态地晶体物质,很娇嫩且缺乏保护,任何不经意地撞击或挠划,都可能损伤屏面,明了硬比软好。
选择软屏的理由:
认为软屏好的人也不在少数,所谓硬屏,其实就是在液晶屏外面再加上一层硬度较高地透明树脂质料地保护外膜,其工艺技术要求很高,一旦外膜和屏幕粘贴不慎,开机后屡经热胀冷缩就会导致成像失真而影响画质。倘若贴附地外屏保护膜透光性能不好,那就还可能影响画面地色彩效果。
据了解,目前的确有软屏和硬屏之分。通常来说,硬屏主要是指IPS技术,最初由日立等日系厂商所推广,后来LG-飞利浦将其进行大幅的改良,形成了S-IPS硬屏工艺技术,也称为超级IPS技术或者第二代IPS技术。而TN、PVA、MVA等面板属于软屏,主要代表厂商是三星、夏普以及我国台湾的面板厂商等。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液晶分子排列的方式不同,硬屏也的确是在液晶面板上加上了一层硬的保护外膜,但不是根本区别。消费者在区分软屏和硬屏的时候,用手指轻划或轻摁屏幕时就可以辨别出来,如果触碰的部位出现暗影就是软屏,否则就是硬屏。因为液晶屏背后是一层液态的晶体物质,软屏在轻微摁压后会出现暗影的情况。
而液晶面板种类的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实现可视角度的技术不同,而不是从安全性能上分的,更不能以此来判定孰优孰劣。在同一场合,使用同一信号源,对比观看两款不同的液晶电视,如果画质有明显的差别,那么关键的问题应在液晶面板的等级与核心驱动芯片的性能,而不在于屏幕的“软”和“硬”。“软硬”不能作为购买标准不过,两者也的确有所不同。从可视角度来看,几种技术已经没有明显差距,都在170-180度之间;在使用寿命上,两者差不多;而在能耗上,主要看背光灯、电路等,并不在于面板软硬本身;在安全性能上,虽然硬屏多了一层硬膜,但两者也没有根本区别。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响应速度和对比度上——IPS硬屏响应速度更快,动态画面表现力相对突出,但在对比度上表现相对差一些。
关键词: 电脑疑问